1)第139章 又来了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上,利玛窦在广东一带传教妥妥受挫。为了打开局面,他先是脱下欧洲传教士的服装穿上袈裟,以西僧的形象示人试图拉近自己与中国人的距离,发现没什么卵用后又扔掉了袈裟,改穿儒服,并且潜心苦读四书五经,用文言文学作,以秀才的身份跟中国人打交道……为了传教,他真的牺牲了太多。

  结果还是没啥卵用。

  后来,他深深的感觉想要将中国底层那些目不识丁,终日只知道为三餐一宿奔忙的平民发展成信徒实在太难了,所以果断改走上层路线。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进入北京,与北京城里那些高官大儒交往,努力传教。他发现这些饱学之士对天文、地理、数学、几何等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于是便在传教的时候时不时抖一点这方面的知识,以此作为诱饵。还别说,这招真管用,立马就有许多大儒甚至官员被这些知识吸引,跑过来受洗了,他的业绩那是蹭蹭地往上涨啊!

  可好景不长,当他专心传教,不再抖科学知识的时候,信徒立马就跑了一大半……一天到晚哈里路亚的,有什么意思,不听了不听了!利玛窦没辙,只能继续挤牙膏似的一点点地往外面挤自己所储备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

  于是,那些信徒又回来了。

  几个回合下来,利玛窦算是看明白了,这帮货真正对天主教感兴趣的就没几个,对自然科学知识感兴趣的倒是一抓一大把。但即便是这样,也已经是他在中国传教二十年以来最好的局面了。再说了,甭管人家是真正虔诚的信徒还是只想跟着他学点自然科学知识的伪信徒,人数就摆在这里,这些妥妥的都是业绩啊,报上去有面子啊!难不成教皇还能亲自跑到北京来一个个的检查他的信徒的成色不成?所以他也认命了,平日里传教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讲这些欧洲花费了一千多年时间积累起来的自然科学知识,真正关于宗教的内容少得可怜……信徒听进去多少圣经的内容不重要,主要是kpi不能掉啊。

  他还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学者合作翻译了《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圜容较义》等等西方数学、几何、水利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莫过于《几何原本》,这一著作的问世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可惜的是只译了前六卷他便去世了,没译完。徐光启自然不甘心就这样半途而废,主动跟澳门那边的葡萄牙人联系,让他们回去通知教皇,请教皇再派几个精通这方面的传教士过来帮自己译完这部著作。

  教皇也真派人来了,不过派来的不是利玛窦这种懂得变通、博学多才的人,而是一个将宗教当成自己生命全部,不允许有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