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章 无语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武帝征大宛确实是劳民伤财,尤其是第二次征大宛,出动步骑兵六万,征发数十万民夫将海量的军械粮秣送抵前线,又征集八万头牛、两万多头骆驼为大军驮运粮食,汉军从玉门出发,穿越荒凉的河西走廊,绕过荒无人烟的塔里木湖,穿越茫茫戈壁,翻越六千多米高的帕米尔高原,最终抵达目的地,一路上士兵因疫病而死、逃亡或者攻下西域一些小国后不愿意继续走,就在当地扎根的士兵无数,翻越帕米尔高原时因高原反应和低温而死者更是无数,最后抵达大宛时,只剩下三万大军。最终击破大宛,将三千多匹大宛马和无数财宝运送回到长安时,出征时的六万大军只剩下一万人,代价可谓惨重。但是从战略层面来看,这绝对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带回了三千多匹全世界最为优秀的战马。就靠着这些战马与从中国境内精挑细选出来的种马反复混血,最终培育出来了无数优秀的战马,使得中国骑兵的战斗力突飞猛进。西汉时期汉军骑兵与匈奴交战,都是人披甲马不披甲,冲上去挥舞环首刀就砍,而到了东汉末年,人马俱披重甲的具装重骑开始冲锋陷阵了。

  试想,没有高大健壮、耐力和速度兼优的优秀战马,靠那些肩高不到140厘米的矮小战马,顶得动这么沉重的铠甲,向敌阵发动疾风骤雨般的冲锋么?

  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大批原本生活在西域甚至中亚的蛮族在天灾的驱赶下源源不断地向相对温暖的汉地迁移以求活,使得中国陷入了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但他们也带来了无数优秀的马种,而漫长的战乱也逼得各政权不得不不惜一切代价去培育更优秀的战马,具装重骑迅速成为战场主力。到了隋唐,这些可怕的四脚机甲怪兽不管是规模还是战术,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说唐军,一个一万二千五百人的军团就拥有至少一千具装重骑,临敌时坚韧的步兵用强弓劲弩和如林的长槊死死顶住敌军的进攻,待到敌军疲惫、士气低落了,那一千具装重骑突然杀出,像一把千斤重锤一样狠狠砸落,直接爆头。正是靠着这种简单粗暴的砧锤战术,唐军所向披糜。

  当然,战马的优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没有优秀的战马,只怕步兵方阵已经被冲垮了,具装重骑兵都还没有运动到位,砧锤战术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但到了宋朝,中国战马的质量和数量开始断崖式下跌。宋初,全国官马存栏量达到十七万匹,可以说自秦代以来,还没有哪个王朝定天下时有如此丰厚的家当,然而,这笔家产很快就给败清光了,宋军完全抛弃了大唐赖以纵横天下的砧锤战术和曾经让无数游牧民族胆寒的骑兵千里奔袭战术,玩起了以步拒骑……倒不是他们个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