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征之国,不存在的_大明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朝廷进行对抗的,朝廷可以轻松的碾碎一切不遵指令和不轨图谋的势力。

  好在,沈大人还是很讲情面的,没有去翻郑家的旧账。

  不过郑芝龙自己也很识相,这几年低调了很多,特别是这一年来,他不再过问郑家的事务,专心在总督任上为朝廷效力。

  沈浪在南洋的行动能够这般顺利,郑芝龙还是出了不少力的,不然的话,光是后勤方面都是个不小的问题。

  就因为听了沈浪一句“要致富,先修路”的至理名言,郑芝龙就几乎当成圣旨一般去执行。

  这一年来,福建大力改善公共设施和基建,成为除北直隶和南直隶之外修建水泥路里程最多的省分。

  交通的便利,也大大的促进了贸易活动的有效进行,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

  郑芝龙也是商人出身,趁着这几年朝廷大肆鼓励贸易,对福建的贸易开放和推进也做了不少的贡献。

  如果有GDP总量和增长速度统计的话,福建绝对可以名列前茅。

  针对他的这些政绩,沈浪也是给予了肯定。

  所以,这人是有大才的,只要用在正道上,对朝廷忠心,以后也必然会留下一段佳话,青史留名。

  “嘟嘟嘟……”

  还没出福州,沈浪就遇到了好几辆蒸汽汽车,这种工业社会的产物,已经不鲜见了。

  据朱慈烺向沈浪汇报的情况,去年蒸汽汽车的产量已经超过一千五百台,但依然供不应求。

  朱慈烺几次扩大产能,并先后在南直隶的应天府、广东的广州府筹建了两家蒸汽汽车工厂,预计今年年中开始投产。

  依他的规划,今年的蒸汽汽车产量要翻上一翻,到三千台,明年超过五千台,到第五年的年产量要超过一万辆,算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

  除了蒸汽汽车,还有蒸汽火车,也已经开始投产。

  因为从京师到天津的铁路已经修通了,直达天津港。

  在京津线正式投入运营之后,南方的各种货物和物资,就可以先通过京杭大运河或海运汇聚于天津,然后坐上蒸汽火车,从天津直达京师。

  货物的快速流通,降低了各种成本和损耗,也必将促进贸易的快速进行。

  正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将会极大的带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是崇祯按照沈浪根据后世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施行的政策,接下来还会有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并以此制定了五年计划。

  所以,这几个规划的经济圈的基础设施如水泥公路、铁路正在优先建设,再在朝廷政策的扶持下,必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甚至是整个大明经济的引擎。

  有现成的作业抄,就是要轻松不少,反正只有沈浪等少数几个心腹和最亲近的人知道,崇祯抄得心安理得。

  不过,这几年大明发展太快了,虽然大明的人口众多,但还是觉得劳动力不够,特别是廉价的劳动力,不要付工钱的那种最好。

  当然,这种不要付工钱的,自然不适用于大明国民,最好是敌方的。

  这一年多来,沈浪倒是抓了一万多的红毛鬼,并陆续运到了北方。

  这些红毛鬼身强体壮,是干活的好材料,就是数量太少了,远远跟不上大明的发展速度。

  所以,要尽快的开发劳动力市场,沈浪和崇祯都先后瞄准了大明的邻国:倭国。

  倭国虽小,但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其当下的人口,通过后世的史料统计,超过了两千万。

  这个数字放到后世显得不大,但是放在当下世界,是除了南亚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和大明之外,人口最多的国家了。

  如果按人口密度计算,那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所以,征服倭国,早已经提上了日程。

  至于太祖时期将其列为不征之国,在沈浪的建议下,崇祯在一年多前就将它剔除了。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