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仅是杭州一地,大大小小的雕版刻印坊可能比原先汴京城附近的刻印坊数量还要多。

  难怪当年毕昇是在杭州做刻印工匠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有这行业基础在这儿。

  明远买下这片产业之后,就立即聘用了当地的匠人与小工,将未建完的房屋都建完——这就是以后的刻印作坊和《杭州日报》编辑部了。

  除了盖房子建刻印社之外,史尚还忙着物色合适的人手。

  毕竟明远如今住在城外,不似在汴京城中那般便利,很多日常起居都需要靠自己人。

  于是,史尚又替明远一口气雇佣了两个厨子,一个门房,一个马车夫,四个护院,四个长随。长随中有两个稍上了些年纪的,一个姓张,一个姓罗,都是杭州本地人,会说本地话,对杭州城各处都了如指掌。

  就在史尚疯狂忙碌,为明远“装修”新居的时候,明远则忙于秘密安置吴坚等人。

  军器监的火器研发小组,以吴坚为首的研发团队,已经离开了汴京城,随明远抵达杭州。

  京中军器监判曾孝宽已暗中知会杭州知州沈立,请他予以方便,但一切还是以明远吴坚等人为主。

  最终,明远将吴坚等人安置在北高峰下的一处小山坳里。那里人迹罕至,日常往来的只有几名茶农。但只要翻过一座山包,就是通往江宁的陆路。吴坚等人需要的重要材料,可以秘密由江宁运到此处,相比水运,更不易让人察觉。

  等到明远将火器研发小组安顿好,他的庄园已经装修得差不多了。

  明远自己的院子已按明远喜欢的风格布置停当。

  而他的“文化产业园”,或者叫“传媒集团”,就在他隔壁。那里已经架起两套完整的刻印设备,墨与纸也已备齐。只要仿单或者报纸的排版送来,就立即可以开印。

  除此之外,令明远欣喜的是:他的路灯工程,也已完工了。

  于是,明远下了帖子,邀苏轼到凤凰山他的新居来作客,顺便也一起把在府学里读书的种师中也一起接来,让这个小馋猫能够吃点好的。

  苏轼的居所在城内,据他说只是“略小”。

  毕竟苏轼现在身任杭州通判,高级公务人员,住得总不至于太寒碜。

  但是苏轼站在后院小园外眺望远处的满山幽绿时,那一脸的羡慕,却做不得伪。

  “远之这里真是好啊……”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1。好一番山居风光,好,好!”

  而种师中则是把明远家新聘的两个厨子狠狠地夸了一番,并且当场干了两大碗米饭以示他的称赞出于真心。

  三人一边用饭,苏轼一边说起在杭州的见闻。

  说着说着,苏轼就说起了蔡京:“可惜啊,元长去巡视地方去了,否则今日一起前来,我们一起吟风弄月,吟诗作对,岂不快哉?”

  谁知明远现在第一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